【制藥網 行業動態】10月27日,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局發布《關于對申請撤廢藥品取消中標掛網資格有關事宜的通知》指出,近期有32家藥企因生產線改造、成本上漲、原料短缺、停產等原因提交撤廢藥品的申請。
據梳理,32家藥企撤網藥品共46個,包括注射用阿魏酸鈉、寶咳寧顆粒、鼻炎康片、布美他尼片、鹽酸二甲雙胍片、復方曲尼司特片、喉咽清合劑、復方雷尼替丁膠囊、連翹敗毒片、舒筋丸、替加氟注射液、通便靈膠囊、血塞通顆粒、銀杏葉片等,既有常用的中成藥,也有常見的化藥。其中,還有16個藥品被備注為停產。
其實,醫藥企業主動申請產品撤銷掛網,是近幾年醫藥行業內的常見現象。據筆者不完全統計,今年以來,江西、四川、重慶、海南、福建、河南、甘肅、遼寧、黑龍江、云南、江西等多地藥監局都發布過藥企宣布停止生產、暫停或關閉經營活動的公告。
如1月8日,海南省醫藥集中采購中心發布《關于公示部分藥品撤網的通知(2020.01.08)》,有250個藥申請撤銷掛網。其中明確提出,171個藥品就是由于生產成本上漲、不能正常供貨、生產線改造、生產線停止等原因導致停產,有28個藥品是由于
原料藥漲價或短缺導致停產,有15個藥品是由于中標價與成本倒掛導致停產。
5月21日,山西省藥械集中競價采購網連發兩則通知稱,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、成都地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等25家藥品生產企業的66個品規,申請撤銷直接掛網產品平臺掛網資格。根據《通知》顯示,相關的涉事藥企也提供了全國統一不供貨的承諾,相關產品都將陸續退出全國的醫藥市場。
據了解,藥品一旦廢標、撤網則意味著將退出市場,失去了原來的市場份額,其代價自然不小。除此以外,按照招標和征信管理的有關規則,這些生產企業還有可能被納入信譽不佳企業名單,且其他省份也有可能放棄這類企業,這些企業以后繼續參與投標的機會將會變得非常渺茫。那為何還有這么多企業要冒著被列入不良記錄的風險,都要退出市場呢?有業內人士表示,企業退出市場也是不得已為之。
目前,從各地發布的公告綜合來看,藥企停產原因普遍涉及到原料價格上漲、生產線改造、環境污染等。對此,業內分析人士指出,近年來在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械創新,帶量采購擠干中間環節水分、斬斷帶金銷售鏈條,一致性評價促進仿制藥臨床替代高價原研藥,以及重點監控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等政策之下,中國的醫藥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劇烈變化。
再加上生產成本、原料成本等價格不斷上漲,很多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部分中小規模的品種成本倒掛等現象,讓企業無利可圖。這才導致大量藥品被棄標,藥企被迫放棄市場。
總的來說,一系列醫改將會持續給國內的生產企業帶來巨大壓力,在即要求質量又要求價格的情況下,企業申請撤網的情況將更加常態化。與此同時,也會給中國醫藥產業帶來去產能的陣痛。未來,對于剩下的企業來說,面對低價藥廢標,只能要么給予合理利潤,要么多措并舉降成本。
評論